在工商业领域,降本增效并最大程度地达成自发自用,已然成为众多企业选择安装光伏电站的核心诉求。而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的关键核心设备,其选择与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关联到光伏电站能否稳定运行以及产能收益的多寡,故而在抉择过程中务必慎之又慎。
01. 倾向更高功率的机型抉择**
此处所提及的功率,特指额定输出功率。通常而言,一座工商业光伏电站的总容量往往处于几百kW 至几十MW 的区间范围。倘若选用额定输出功率相对较低的逆变器,不但会致使机器数量大幅攀升,与之相伴的线缆、配电设施以及施工成本等亦会水涨船高。
例如,以一座 1MW 的光伏电站为参照,若采用科士达 125kW 组串式逆变器,仅需 8 台设备即可;反之,若采用 100kW 组串式逆变器,则需 10 台之多。显然,更少的逆变器数量,即便暂不考量价格差异,亦能显著节省成本以及安装、运维等相关费用。
02. 适配高效组件的机型甄选**
近些年来,伴随光伏组件技术的持续推陈出新,182mm 与 210mm 的大电流高功率组件已然成为行业主流。其中,182 组件的工作电流通常介于 13.1 至 13.9A 之间,210 组件的工作电流一般处于 17 至 18A 范畴,而双面组件的工作电流甚至能够高达 20A。因此,在挑选逆变器时,必须着重留意每路 MPPT 可输入的最大电流能否与组件的工作电流精准匹配,特别是针对 210 组件以及双面组件而言。以科士达 G125KT 系列机型为例,其最高 MPPT 输入电流可达 45A,能够极为出色地适配大功率双面组件。
03. 超配策略的灵活运用之道**
在工商业光伏电站的实际运营进程中,因建筑物遮挡、组件表面积尘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实际发电量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态势。故而,为实现系统收益的最优化,通常会采取将光伏电站的组件容量配置得稍大于逆变器容量的做法,此即所谓的超配策略。
逆变器的超配能力一般与其机型的输入路数以及所能承载的最大直流输入电流紧密相关。在选定逆变器功率时,组件与逆变器的容配比范围宜控制在 1.1 - 1.3 之间。同时,可依据不同地区的容配比推荐标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抉择。
需说明的是,Ⅰ类地区涵盖宁夏全境以及青海、甘肃、内蒙古的部分区域,其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大于 1600 小时;Ⅱ类地区包含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等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处于 1400 - 1600 小时之间的地区;Ⅲ类地区则为Ⅰ、Ⅱ类之外的其他区域。
04. 电网友好性的深度考量维度**
随着新能源发电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的日益攀升,并网性能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着愈发关键的影响。因而,光伏电站无论是采用“完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亦或是“全额上网”的运营模式,均不可忽视设备电网友好性这一重要考量因素。
总结
综上所述,乃是工商业光伏电站在选配逆变器时需要着重关注的若干关键要点。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可依据自身实际需求予以参考,并巧妙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而确保光伏电站的高效稳定运行与良好收益获取。